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 > 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计划
醴陵市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
发布时间:2021-08-14 作者:余建明 来源: 字体[ 大 中 小 ]
- 索 引 号 :103/2021-06067
- 发文机关:
- 发布时间:2021-08-14
- 有 效 期 :
- 所属主题:
- 公开对象:
- 发文类型:
- 公开部门:
- 状 态: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市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并提出意见。
一、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工作要求,认真把握"稳中求进、进中争先"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力开展"两个年"活动。培强都市产业,做美城市形象,增进民生福祉,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从计划执行来看,年度计划安排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中,1-6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8.1亿元,增长14.6%,高于株洲市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增速居十县市区第2位;完成地方收入15.1亿元,增长24.8%,较株洲平均水平高12.3个百分点,居十县市区第5;地方税收收入8.1亿元,增长19.6%,较株洲平均水平低6.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低于株洲市平均水平15.6个百分点。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5.7亿元,增长25.6%。园区技工贸总收入增长27.65%。1-5月,完成进出口总额13.95亿元,增长34.9%。
(一)经济运行平稳增效,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三产比由去年同期6:52.8:41.2调整为5.5:54.2:40.3,一、三产业占比同比下滑,第二产业占比回升,但一二三产产值均保持快速增长。第一产业稳步发展: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亿元,同比增长8.2 %,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亿元,增长10.3%。工业生产质效提升: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20.2 %,其中陶瓷、花炮、玻璃三大支柱产业分别同比增长43.2%、31.8%、93.7%。规模工业同比增长26.5%。第三产业稳中向好:实现增加值18亿元,增长11.5%。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58.5%。
(二)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产业项目建设年"推进迅速。上半年,3个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全部开工,进展顺利。其中年产300兆瓦碲化镉薄膜发电玻璃生产线(一期)已完成主体施工建设,湘东农副产品批发大市场已完成2号栋一层主体建设,陶瓷博物馆展陈及装修改造已完成。醴陵市本级重点项目开工72个,竣工投产项目15个,其中明月49兆瓦风电项目已完成部分风电吊装平台施工,民用"芯屏"玻璃深加工项目正在进行桩基施工,竣工项目主要有陶子湖景观区域路网、陶子湖生态水域工程、飞鹿防水材料生产基地等项目。
"五好园区"建设卓有成效。园区新开工、建成标准厂房面积分别为8.17万平方米、0.91万平方米。全市完成征地505亩,房屋拆迁25栋(套),项目清零9个。新签约项目64个,合同引资207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1个,10亿元项目7个,外向型项目9个。
城市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5.67%、绿化覆盖率40.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61平方米,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5.3%。住房保障工作持续强化,1—6月,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8.02亿元,增长71.9%;新开工面积27.55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工建设640套,25个老旧小区改造已全面开工。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力开展营商环境优化年活动,实施温暖企业"三百"行动,积极推动惠企政策落地兑现,交办企业问题50个,办结销号32个。
(三)工业经济运行平稳,新兴产业迅速发展。
上半年,全市工业企业质效稳步提升,规模工业企业578家,同比增加34家,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20.5亿元,增长26.5%;工业税收6.6亿元,增长37.1%,工业用电量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8%,工业天然气用气量14490万立方米,同比增长27.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4亿元,同比增长28%。传统产业逐步告别手工时代,玻璃、新材料、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其中有7家企业成为省级中小企业"上云"标杆企业,华联、恒茂获评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了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我市恒茂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南湖电电力设备有限公司上榜。陶研所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昆山)智能装备研究院合作共建醴陵陶瓷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得到全力推进。
(四)乡村振兴卓有成效,农居环境稳步提升。
农业农村保持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完成早稻种植面积35万亩,完成率100%。5.3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全市现有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8家,家庭农场68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275家,有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醴陵玻璃椒"等23个特色农业品牌,湖南指上美食品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共8类产品获"湘赣红"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上半年,实现休闲农业企业经营总收入1.37亿元,接待游客110万人次,实现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110亿元,销售收入38.5亿元,分别增长21.9%和21.8%。进一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制定下发《醴陵市2021—2025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实施方案》,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打造垃圾分类示范镇(街)2个,农村垃圾分类首村合格示范村24个,建设村级垃圾分拣中心13座。17个乡镇18座污水处理设施,累计完成投资3.1亿元,总进度超过80%。实行集中式与单户式改厕结合、新建与改建结合、无害化与资源化兼顾的改厕模式,已完成农村户厕改(新)建3437户,农村公厕建设5座,打造了东富镇、嘉树镇2个改厕示范镇,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6%。
(五)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围绕主题"建党100周年",举办全市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80余场次。立三故居、耿传公祠等九处红色旅游景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接待团队1000余批次,游客20余万人次。社会保障全面完善,全市社会保险总参保人数达83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3522人。发放低保、五保、残疾人两项补贴等各类社会救助资金共7545万元。人民收入增长显著,上半年,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达10.1%,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达14.3%。抓牢常态化疫情防控,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工作,累计接种达84.1剂次,核酸检测11万份。持续做好脱贫人口"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绿色通道"、33种大病专项救治等工作,推进中医药服务基层全覆盖。社会总体形势平稳可控,未发生较大以上事故,信访积案化解率在株洲各县市排名前列。圆满举行全国创新社会治理经验分享交流醴陵现场会。
(六)改革工作扎实有效,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
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组织39家单位在省"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集中录入政务服务事项总计4180项,梳理出权责清单事项3291项,事项实施清单填报率、发布率均达100%,184个事项实现跨域通办,14个政务服务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推动"一门式"服务全覆盖。全市24个镇(街)便民服务中心,270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完成了标准化场地建设,联通了办事网络,44个事项可在村(社区)就近办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持续深入,64个村开展经营性资产股份制改革。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累计入场交易项目80宗,交易金额8217.5万元。土地确权颁证有序扫尾,宅基地改革积极推进。
二、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存在的困难
上半年我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奠定了扎实基础。成绩来之不易,要稳不忘忧、好中知难,要清醒认识到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仍然错综复杂,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不容乐观。一方面今年雨季时间长,征拆进展慢、土地拍卖难、开工项目不足、投资项目入库进度低于预期。当前在库项目个数偏少且规模偏小,剩余可报余额不足,难以支撑投资总量增长。招商引资力度有待加强,大项目,好项目引进极少。另一方面,企业和社会投资者信心不足,对项目投资犹豫彷徨,民间投资欲望不强;贷款门槛高、担保信用体系不健全,融资难依然是制约企业增加投入的因素;项目入库压力大,固定资产投资后期支撑较为困难。
二是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仍不足。目前我市陶瓷、花炮、服饰等传统产业比重仍然较大,产业配套水平不高,而玻璃、电子信息、轨道交通、陶瓷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还没有形成有效规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企业的创新意识和管理水平仍有待增强,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仍在低位徘徊。企业的管理和研发团队,在人数、学历、资历等方面都是薄弱环节。
三是外贸结构有待优化。外贸摩擦已成为常态,我市陶瓷、烟花产业外贸市场、业务占比大,对外依存度高,世界市场稍有风吹草动,我市的产业经济马上有反应,特别是欧美市场对我市影响更加明显。发展多元市场、多产品、多业态外贸经济已成为外贸最重要问题。
三、2021年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2021年是届首之年,也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按照中央、省、株洲市、醴陵市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1年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深入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为全面实现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三个高地",抓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加大开竣工推进力度,强推项目进度。加快推进新型粘结密封材料智能制造项目及电子玻璃二期项目等省重点项目推进,加快绕城公路S106施工进度,加快推进渌江新城肿瘤医院、醴陵旗滨电子玻璃二期、东富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中建材碲化镉发电玻璃、中宏玻璃等项目建成投产。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工作机制上建立征地拆迁、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营商环境优化"一盘棋"制度,真正做到资源整合,前后畅通。在项目引进方面,一方面要力争引进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另一方面要突出"产业链招商",对现有成规模产业链补缺,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着力培育一个千亿、四个百亿、若干十亿产业集群。
全力打造"五好园区"。深入开展园区攻坚三年行动,建设"规划定位好、创新平台好、产业项目好、体制机制好、发展形象好" 的"五好"经开区,打造"千亿产业园区、国际级开发区"。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加快陶子湖片区、东富工业园、橫店产业园路网建设。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鼓励支持构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积极筹备国际烟花论坛,继续办好陶瓷产业博览会、烟花鞭炮交易会,做大做强会展经济。建好湘赣内陆港、用好铁海联运"五定班列"、湘欧快线等平台,完善物流体系。
着力乡村振兴,抓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坚持"脱贫不脱政策",继续落实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跟踪脱贫人口和边缘人口收入变化,确保脱贫人口不返贫、边缘人口不致贫。发展壮大扶贫产业,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
全力抓好农业产业现代化。确保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104.5万亩以上,粮食产量达49.5万吨以上,保持全国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地位不动摇。力争果蔬种植面积达37.2万亩,产值达12.85亿元。抓好白兔潭镇果蔬小镇、明月镇玻璃椒小镇、茶山镇航天科普小镇等农业产业特色小镇建设。加强农业品牌培育,打响"醴陵玻璃椒""醴陵茶油"等特色品牌,加大"湘赣红"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力度,力争今年授权企业达到9家以上,产品达到10个以上。加快建成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确保农产品加工值增长10%以上,确保我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全力抓好农村建设现代化。实施"1234"工程,力争打造1个以上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长廊(韶山-井岗山沿线),2个以上湘赣边美丽乡村建设核心示范片区,创建30个以上省、市、县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创建40个以上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着力区域融合,抓好城市建设现代化。
加快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贯彻落实《湖南省推进湘赣边区
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围绕建设湘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强与周边县市的协同合作,促进交通互联、产业互补、资源互享、文化互融。协商落地醴娄高速向东延伸、106国道升级改造等一批项目,推动基础共建、向上争取税收、土地、资金配套等一批政策。建设用好"湘赣红"区域公用品牌、湘赣边产业联盟,依托韶山至井冈山"两山"红色专列、左家老屋,围绕将军故里,打造与乡村振兴高度融合的文旅产业发展示范区,推动产业共进。
加快推进株醴融城。规划融城方面,继续以东城大道以主轴,加强与株洲市对接,启动对株醴融城专项规划。当前,要严控道路两厢土地开发,抓好土地储备和拆违控违。交通融城方面,争取长株潭城际铁路延伸、株醴公路提质、渌江航道综合开发、通用机场建设等项目落地。产业融城方面,大力承接长株潭产业转移,布局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一批新兴产业。服务融城方面,推动医保、社保等与株洲市区并轨互认,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融城红利。
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完成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PPP项目建设。做好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梧桐山公园、"一江两岸"文化休闲带(三期)、陶子湖公园等绿地建设。启动凤凰山城市主题公园建设,建好阳三石、五里牌等街头小游园。编制《海绵城市建设实施规划》,完成姜湾上下正街、滨河路等6处易涝点排水管网建设,形成排涝闭合圈。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老旧社区改造,完善城市地下管网,打通寨子岭南路等断头路,推进第二自来水等项目。
着力绿水青山,抓好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
污染防治要到位。认真排查存在的环境问题,做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完成"千吨万人""千人以上"水源地划定工作和乡镇级千人以上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
生态修复要到位。扎实开展尾矿库污染治理和废弃矿山修复治理,特别是长江办交办的潘家冲矿区整改任务。推进林长制,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低碳发展要到位。对标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加快推进"散乱污"企业关停或升级改造,推动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加快布局一批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
着力民生福祉,抓好生产生活现代化建设。
优先教育,发展文卫事业。按计划完成义务学校新建和薄弱学校改造与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特别是抓好 "两类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项目和教师周转房项目,满足基本教学生活需要。加快推进新三中和陶子湖学校项目建设,完成设备采购、安装和调试,确保秋季开学投入使用。抓好公办幼儿园建设。巩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成果,推动基层医院发展和学科建设。继续强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和现代公共文化三年行动建设成果,进一步建好"醴北人家"健身步道,高效利用"红色文化+",深入推进文旅广体融合。继续抓好城乡就业创业。在全市范围内全面铺开劳动力信息采集工作,摸清全市劳动力底数,已就业的人员摸清其就业信息,进行动态跟踪,未就业的人员摸清其就业和培训意向,为其推荐合适的就业岗位,并做好后续跟踪服务。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精准政策靶向。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做好下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奋力完成今年各项主要目标任务。